西部网 商洛数字报
今天是

商洛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马生龙:文艺扶贫让群众乐享精神食粮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日期:2019-12-23 17:17:35
32949
发表于陕西

商洛文化底蕴深厚,是秦楚文化交汇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做好文化扶贫惠民意义重大。如何发挥当地文化优势,依托优秀文艺作品,凝聚起全市脱贫攻坚的强大信心,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近日,记者采访了商洛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马生龙。

微信图片_20191223171615.jpg
1
- 记者专访-
记者: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有着“文化绿洲”“戏剧之乡”美誉的商洛市如何更加突出地发挥文艺扶贫这一重要作用?

马生龙: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文艺。从这个意义上来谈,商洛“文化绿洲”“戏剧之乡”的美誉就是商洛人民热爱文艺的真实写照。基于此,我们改变了以往文艺活动基本上由文化部门和当地政府来组织开展的做法,以扶贫扶志、精神脱贫为主题,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百姓戏百姓演、百姓演给百姓看的方式,策划组织了话新貌、谢党恩小戏小品展演、“陕南民歌大赛”等一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把文艺活动的主动权还给群众,把话语权还给群众,把舞台还给群众,将文艺工作者的高台教化转变为人人参与的文艺体验,把文艺“种”在田间地头,更“种”在了贫困户心中。活动期间,全市群众自发参与创作农村脱贫题材剧目600多部,演出3000多场次。

2
-记者专访 -
记者:商洛市在文化扶贫中探索文艺、文化等产业与精准扶贫结合,推进贫困户实现物质和精神双脱贫上有什么具体做法?

马生龙:文化扶贫既是改变人思想面貌的软实力,也是富民增收的硬支撑。一方面,我们深入挖掘地方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切实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施88个贫困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修建文化服务示范点、村史馆、家风家训馆,用文化之魂激活自立自强正能量。另一方面,积极发掘文化的市场价值,让文化成为振兴新农村、推动脱贫摘帽的新引擎,把精神富足和经济富裕一起带给百姓。同时,我们因地制宜开发、发掘商洛地域特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整合玉石加工、水晶工艺、手工草编、木雕根雕等优势资源,让文化在富脑袋的基础上,更能鼓口袋。在开发洛南传统草编文化中,我们以提升改进传统手工艺,推行标准化编织为基础,相继支持创办生产基地14个,从业农户达到3000多户,户均年增收5500多元,生产的草编产品多达200多种,产品远销日本、新加坡和俄罗斯。

3
-记者专访 -
记者:依托特色文化,打造符合商洛脱贫实际的特色文艺作品是新时代精准扶贫的重头戏,在这一方面商洛有什么具体举措?

马生龙:“把生活咀嚼透了,才能提炼出生活真味。”商洛文艺一贯扎根于生活,扎根于人民,早在20世纪80年代,商洛的文艺家们就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真挚的为民情怀,创作出了商洛花鼓戏《六斤县长》,该剧讲述了致富道路上各级干部不忘老百姓的故事,得到广泛赞誉。进入新时代,我们着眼于商洛地域文化特色、群众文化需求、时代文化特征,以各级专业文艺院团、市直文化文艺人才志愿服务团和基层乡贤文艺队伍为示范引领,推动文艺扶贫方式革新。


本文来源:陕西日报作者:屈荔鹏 郭诗梦

我要说两句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