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网 商洛数字报
今天是

做好融合四篇文章 打造康养宜居秦岭山城

来源:商洛政府研究
发布日期:2023-02-07 09:10:28
1067
发表于陕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以县城为主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山阳县认真贯彻落实部署要求,始终把县城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紧盯打造“一都四区”示范县和建设“五好山阳”战略目标,按照“东扩西延、南提北优”的发展思路和“两轴四区”的空间布局,突出山水、景城、产城、人城“四个融合”,聚力打造生态康养、宜居宜业的山水园林城市。先后荣获全省县城建设先进县、省级生态园林县城、省级森林城市、省级文明县城等称号。

22.png

  一、突出山水融合,扮好秦岭山城“化妆师”。山阳地处秦岭腹地,绿水青山是秦岭山城的独特优势。山阳县主动扛起“秦岭生态卫士”的政治责任,把“显山、露水、透绿”作为城市建设的首要条件,充分彰显秦岭山水特色。

  一是拆除城市违建。城市建设不仅要会做加法,也要会做减法。山阳县针对城市违章建设、违法广告和空中“蜘蛛网”等问题,坚持“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借助全市“两拆一提升”行动大势,拆除了一批过去想拆拆不掉的违法建筑和违法广告,拆掉了一批过去想拆没有拆的机关和群众围墙返还公共空间5万余㎡,以“拆违腾地、拆墙透绿”打通了视线通道,让群众看得见山、望得见水。

  二是做活城市水源。水既是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也是提升城市品质的“脸面”。为缓解城区用水紧张问题,山阳县在保护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前提下,大力实施城东、城西河库引水入城工程,建设薛家沟水库、磨沟水库等重大水利设施项目,保障县城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为实现群众看水、近水、亲水愿望,持续开展“两河十一沟”水系综合治理,先后实施滨河、西河休闲长廊等重点项目10个,建成亲水公园、亲水广场、亲水廊道等水景观6处,城区成湖水面达到32万㎡,让市民欣赏水景观、享受水生态。

  三是实施城市增绿。绿色是2.0版本高品质城市发展的最靓底色。山阳县始终坚持“还绿于民”“绿色共享”的城市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环城植绿复绿工程,开展“透绿、增绿、补绿”行动,对闲置地块“见缝插针”,利用拆除空间绿化美化2.5万平方米,先后建成城市口袋公园、带状公园等10个,让曾经的废弃之地点“绿”成金、变废为宝,成为市民休闲健身、文化娱乐、旅游体验的好去处。目前全域森林覆盖率达68%,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6平方米,实现了“推窗能见绿、出门进公园”目标。

  二、突出景城融合,布局全域旅游“会客厅”。山水相依、景城一体,是秦岭山城发展的必然选择。山阳县按照景城融合发展模式,充分依托秦岭山水资源,把县城当景区规划建设,全力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城市会客厅”。

  一是资源捆绑,以景区标准建设县城。山阳县坚持以景区标准提升城市品质,先后打造了翠屏山公园等3A级单体景点2个,特别是对文物古迹丰阳塔周边进行改造,整体提升苍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策划实施丰阳印象文旅项目,并连年实施水体景观廊道、亲水广场、亲水建筑和森林公园,通过串点连线扩面,将零散的城市景观资源捆绑整合,实现了景在城中、人在景中,尽显秦岭山水园林城市之美。

  二是提升服务,打造县域旅游集散地。山阳境内天竺山、漫川古镇、天蓬山寨等景观享誉省内外,但存在“山上游客如流、县城客人难留”现象。为此,山阳县坚持把县城作为最大的旅游服务中心来打造,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先后建成立秦广场、大明宫建材城、万城都市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建设天竺山、吉曼斯等高品质酒店,连片打造潘家沟等高端民俗集群,打造“漫川八大件”等特色地方美食,策划“品秦楚文化”“赏天蓬山寨红叶”等营销活动,大力发展地摊经济、夜间经济,加快推动“过路游”向“目的游”转变。

  三是延续传承,塑造城市品牌形象。山阳曾是秦楚和宋金的国界,秦楚文化、南北文化交融,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交汇,一个典型的秦风楚韵之地。山阳县始终把这一历史地域文化作为城市发展的内涵、品质和特色,将地方历史、传统饮食、民俗节庆等文化元素进行串联,深度挖掘秦楚文化、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策划实施禹王宫、三圣殿等展示城市历史记忆的产业和公共服务项目,培塑了“秦风楚韵·和美山阳”形象,已成为靓丽独特的地域名片。

  三、突出产城融合,打造县域经济“主引擎”。城因产而兴,产因城而聚。山阳县始终把产业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坚持以产促城、以城兴产,突出产城融合、空间整合,着力打造城东、城西“两大产业集聚区”,推动形成错位发展、协同发展、集群发展格局。

  在城西,巩固提升省级高新区。围绕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紧扣健康医药、新材料、绿色食品和电子信息“四大产业板块”,先后培育壮大天之润等规上医药企业5家、丰源钒业等新材料重点企业8家、恒瑞等绿色食品龙头企业8家、迈思普等电子信息企业10家,2022年实现园区总产值162亿元。特别是将县域产业发展和易地扶贫搬迁城区安置群众就业统筹考虑,抢抓东部产业转移机遇,“无中生有”建成电子信息产业园,相继建成了玻璃盖板、高频变压器及DC线材等一批延链补链项目,初步形成涵盖5G电源适配器和触控显示“两大板块”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吸纳丰东、丰西大型移民安置点1800余名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园雷博光电和5G电源适配器项目,连续两年代表商洛市接受全省半年重点项目观摩。

  在城东,加快发展高铁经济。抢抓西十高铁建设机遇,提前谋划配套设施和产业项目,大力发展枢纽经济、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等新兴产业,力争把高铁的“虹吸效应”转化为“吸附效应”。同时,围绕中国康养之都战略目标,把康养旅游、康体养生、健康养老、体育健身等作为主攻方向,谋划实施健康医药产业园、丰泰康养中心等康养产业项目41个,持续提升高铁沿线漫川、法官等镇村旅游品质,广泛汇聚人才流、资金流、信息流,打造多功能的高铁经济新区。

32.jpg

  四、突出人城融合,当好城市发展“大管家”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山阳县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把城市的人民属性贯穿于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各方面,精心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精致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环境,努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格局。

  一是补齐设施短板。对标商洛市出台的《县城建设管理导则》,大力开展城市更新行动,先后完成南大街、滨河北路等“四纵七横”道路综合提升工程,实施“白改黑”21.2万㎡、线缆落地11.5公里,打通城市“断头路”4条,疏通了城市大动脉和内部微循环。同时建成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县城防洪排涝体系,持续扩大供热管网和污水管网覆盖面,城市雨污分流率达95%以上。

  二是补齐服务短板。坚持以人的第一需求为导向,综合考虑生产生活、上学就医、养老托幼和健康安全等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共设施、配套设施和应急设施,先后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2个,建成城市供气供热、城区学校、县医院和中医院迁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体育运动中心等重点民生项目50个,提供覆盖全年龄段的保障服务,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群众生活更有质感。

  三是补齐治理短板。城市三分靠建,七分靠管。山阳县树牢经营城市理念,采取资产置换、拆违土地出让、低效土地再开发、广告冠名、车位出租等方式,筹集城市建设资金,盘活城市公共资源资产,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方力量,每季度向社会发布城市发展机会清单,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管理。深化“互联网+城市”行动,建立智慧城管大数据平台,实行“街长制”“路长制”“片长制”,制定管理清单、责任清单和网格清单,城市基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慧化水平显著提升。(作者谢晓军系山阳县县委书记)

本文来源:商洛政府研究

我要说两句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