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网 商洛数字报
今天是

张中山:怀念荞麦

来源: 洛畔之音
发布日期:2020-06-01 15:47:41
28019
发表于陕西

提起荞麦,脑海中突然闪出一个笑话来:据说一青年去外地上大学数年,毕业回来指着家乡那一片荞麦地,问村里人,“叔,地里那一片红杆杆绿叶叶,那是什么东东?”村里叔没理他。他就纳闷,回去问父亲。父亲劈头盖脸就骂:“好娃哩,你几年学得是上到狗肚子去了,吃了十几年的荞麦你都忘了。”这个故事教育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本。

荞麦美味。前两天连续两个早餐我都吃荞面饸络,外加个烧馍,吃起来香得很。拜读了张中山先生这篇散文,自己对荞麦有了深刻认识。荐读此文,让我们一睹为快。

伏天过半,应是种荞麦的时候了。故乡有一句农谚:“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荞麦来的快。”荞麦是小日月庄稼,生长期很短。一般农历七月播种,八月中下旬开花结实,九月底就可以收获,先后只有七十多天。荞麦是小杂粮之一,常常是补充大秋作物欠收或不足的。

现在到乡里很难看到荞麦,在农贸市场偶尔会遇见有乡里人出售,但数量都不多,很稀罕,因此,我很怀念荞麦。

我是种过荞麦的。六十多年前,每年三伏前后就跟着父亲去种一块荞麦。荞麦如同穷人的孩子,不择地而长,对水肥要求很低。农民说:“好侍候”。二荒地或随便挑一块缓坡草地,开挖碎土,撒上种子用锄头或钯子不拉几下就行了。农谚说:“包谷深,豆子浅,荞麦只盖半个脸。”意思是荞麦种子沾土就出苗,不能种得太深。荞麦出苗后也可以不管,不浇水,不施肥,也不用中耕除草,以任其自生自长,成熟了去收割。所以它被称为“懒庄稼”。我很感念荞麦向人索取极少,贡献多多的品质。

荞麦什么时候被中国人作为农作物栽培?我没有考究过。但是从唐宋人的诗文中发现,起码唐代已经广种荞麦了。唐代诗人温庭筠有一首《处土卢岵山居》诗:“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日暮飞鸟散,满山荞麦花。”你看:“满山荞麦花”,就说明种的很不少。这首诗被收在《唐诗鉴赏辞典》中,著名教授张志岳先生对这首诗还作了赏析。大概张先生缺乏实践经验,把诗境当作春天,季节弄错了,很可惜。荞麦是晚秋作物,不是春天作物。其实,诗的首句“西溪问樵客”,已经说明是晚秋时节了。“樵客”就是砍柴人。在山里生活过的人都知道,春夏树木发旺,是不砍柴的。砍柴是秋天或初冬的农活。十多年前我曾就此写过一篇为张先生“指误”的文章,刊发在一家报纸上,不知道现在新版的《唐诗鉴赏辞典》改正没有。看来要真正读懂一篇作品,还需要一定的实践知识。

商州人种荞麦的历史,也有一千多年了。这有北宋初年著名诗人王禹偁的诗可证。北宋淳化年间王禹偁被从翰林学士贬到商州任团练副使,他写了一首有名的七律《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不仅生动鲜活地描绘出一幅商州秋色图,而且雪白的荞麦花成为靓丽的风景,赏心悦目,漂亮极了。

荞麦是一种颇有特色的杂粮。现代人们讲究食疗食补,据有关研究资料称,荞麦面中蛋白质含量高出大米三分之一,粗纤维素是大米的四倍,微量元素钙、铁、鏻、B1、B2含量也极为丰富。中药典籍《本草纲目》说:荞麦具有“降气宽肠,磨积滞,消热肿风痛,除白浊白带、脾积泄泻”之功能。因此荞麦食品有防便秘、肠癌,强化心脑血管、降血糖,增强免疫力等作用。在商州的地方风味小吃中,荞麦制品也占有重要地位。最有名的是荞面蒸饺、荞面饸饹和荞面凉粉。如今市面上蒸饺多是麦面制作,其实从前商州乡村,蒸饺都是荞面做。

“十月一吃荞面角角”,就是商州风俗。刚下笼热腾腾的荞面角角(即蒸饺),蘸上辣椒油、葱花、蒜泥汁子,味道极好。不过荞面蒸饺需热食。俗语“荞面角角见风硬”,冷吃其味则差。荞面饸饹也是别有特色的一味。现在市面、餐馆的饸饹多是玉米面和麦面混合制做,纯正的荞面饸饹极少。荞面饸饹具有荞面独特的色香味,唯其亲自品尝才可体味。荞面饸饹既可冷食,也可煮食或热炒。冷食宜夏,调上盐、醋、辣椒油、葱蒜、芥末,味最佳。热食宜秋冬,配以羊血或卤汁煮热,食之发汗通七窍。炒食较便当,只需加上葱花、椒盐便可。荞面凉粉最是商州一绝,据我所知其他地方没有。

从前商州的集镇、庙会、荞麦凉粉摊点极多。一个很大的凉粉盆椭,置于一个大木盘上,水汪汪、亮晶晶的,色如凝脂,状如润玉,十分诱人。食客入座,摊主应声拿起一把凉粉拉子(一种小工具),在盆椭上一转,顺手抓起放在青花瓷盘里,韭叶宽的凉粉条螺髻般旋在盘子上,浇上辣椒油、香醋、撒上炒葱花、蒜泥和芥末(芥末或芥子油是吃荞麦凉粉必不可少的一味,缺,其味不出),嘿!色香味俱全,老少咸宜。那种辣、香、冲、爽的滋味,可是无与伦比。一盘下肚,口齿留香,两腋生风,神清气爽,会使人久久难忘。五十多年前我读中学时,在商州东关曾目睹一壮汉,连吃七盘而意犹未足。商州荞麦凉粉的诱人,可见一斑矣!

张中山,笔名“若白”,陕西商州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高级编辑。1965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长期从事党政工作,曾任商南县委副书记、原商洛地区文化局局长、《商洛日报》总编辑、商洛市文联副主席。曾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著有散文随笔集《山中小唱》《无梦居随笔》等。

本文来源: 洛畔之音

我要说两句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阅读